云乐网 >地图 >心得体会 >

关于读书的心得体会

最新关于读书的心得体会(实用13篇)

时间:2025-06-06 作者:云乐网

相关推荐

关于读书的心得体会 篇1

《三字经》仅仅只用几千字,就概括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源远流长的文化,很值得我们骄傲。

《三字经》中的一些句子是从古代儒家经典中演化而来的,它囊括了多方面的内容,较好的表达出中国古代传统教育思想的精华。相关于为人的句子“首孝悌,次见闻;父子亲,夫妇顺……”相关于教子的句子“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相关于历史的'句子“无灭金,绝宋世;莅中国,兼戎狄……”

读了《三字经》,给我感受深的是后一句“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看到这里,我就想到了唐代诗人李白,小时候他亲眼看到一位老妇人,把一根铁棒磨成绣花针。所以,他明白了“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的道理。从此刻苦学习,终成为家喻户晓的大诗人。我还想到了匡衡凿壁偷光的故事,车胤如囊萤,如映雪的故事?

总之,读《三字经》让我受益匪浅,“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让我知道了明责任,负责任才能为国家做贡献;“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让我明白了勤能补拙的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首孝悌,次见闻”让我知道了“百善孝为先”的道理……欣喜之余,我也编了一段《三字经》:三字经,千字文,内容广,知识博。华夏子,千古诵,增智慧,陶情操。

关于读书的心得体会 篇2

在没有读《做一名有奋斗感的教师》之前,自己一直想做一名幼儿喜爱的魅力教师。在读之后,我知道了作为教师不仅仅要让孩子喜欢自己,还要教给孩子“一杯水”的知识。怎样使孩子学到一杯水的知识,这就需要作为教师的我们不仅要有一桶水,心里还要充满着奋斗感。而这里的奋斗感不仅仅代表着一种感觉或行动。而是从很多方面去体现出来的。例如:怎样去做一超越失败的教师、怎样去做一名挑战自己的教师……。

《做一名有奋斗感的教师》里提到做一名永不放弃的教师,怎样做到永不放弃——那便是在自己想放弃的时候告诉自己再坚持一会儿,再坚持一会儿!而不是劝自己放弃,给自己找理由放弃的人,自己都先放弃了那结果注定是失败的。

做一名超越失败的教师——当自己失败了这并不可怕,自己应该反而高兴。因为自己起码自己去努力做过了,虽然失败了,可是在这做的过程里自己可以反思到是哪里出现了问题,在下准备的时候便不会出现同样的失误了。失败乃成功之母,没有失败的经验哪来的成功收获?没有失败过的人这次也许成功了,可是我们能保证不会发生偶然吗?在这世界上没有绝对的事情和绝对的人,只有我们自己是独一无二的。只要相信自己我可以,那就一定没有问题的!

做一名挑战自己的教师——作为新教师的我虽然没有老教师的丰富经验,但是我有对工作的热情和努力。也许我所努力做的事情有可能有经验的教师以前就做过了,现在再做一遍便觉得没什么了或者还可以做得更好。可是作为新教师的我却没有接触过,当我去想到这个想法或创意的时候说明我进步了,我努力去做过了。在这做的过程中是我成长了,做过的事情在反思中就又会有新的想法,使自己不断的进步。做出一件作品或布置区域都能使自己充满奋斗感,因为我又学到了一种知识,也许是件很简单的事情,可是心里却洋溢着成功的喜悦。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多跟有经验的教师多沟通交流,学习他们的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不断的提升自己,让自己成为一名充满奋斗感的教师。首先肯定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一定没有问题的!其次要告诉自己因为没有做不到的事,只有不想做的事。只要自已努力了总有一天会成功的,之后便是——贵在坚持!

关于读书的心得体会 篇3

有人说,孩子是从另一个星球来的“生物”。他们时刻处在自己的频道,成人难以进入,所以对孩子的行为进行观察和记录就尤其重要。观察是幼儿教师走进孩子心灵的主要手段,是教师分析孩子行为背后原因的重要方法,同时也是幼儿教师了解孩子的重要途径。

这本书用清晰的文字和准确生动的事例,细致入微地将对幼儿行为的观察与记录全方位地展示出来。从具体的心理学、行为学概念到复杂的理论观点,再到观察记录的具体步骤和实施方法。我仔细研读后,对书中实验得出的结论与工作经历中的感受产生了深深的共鸣。我的实践也有了理论的指引。

“教师不读书、不学习怎么成长,怎么教育孩子?”是啊,孩子需要学习,我们老师更需要学习。要给孩子一杯水,首先自己要有一桶水。孩子是发展中的人,我们教师要用自己专业的知识和方法观察孩子,以孩子为中心,真正成为孩子的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与孩子共同体验成长的快乐。

我们读书时需要三心:耐心、用心、静心。第一是耐心,我们观察孩子时候,就应该停下一切,用眼睛注视孩子,用温和的语言和孩子交流,而且要像对待朋友一样。第二是用心,我们对待孩子时要接受孩子的一切情绪,引导孩子说出自己的感受,孩子是主导者,教师是引导者。第三是静心,对于孩子的行为要直接询问、换位思考、帮其理清问题。看懂并看透每个孩子行为背后的意义,教师可以从孩子的行为中,分析出许多信息。这也是教师自我成长、能力提升的一个过程。

关于读书的心得体会 篇4

《平凡的世界》站在不同视角,从不同的人物角色讲述了上世纪70-80年代,黄土高原上几代人见证着乡村巨变的历史进程,历经酸甜苦辣诉说着人生的无常,将那个特殊年代里普通人的生活、梦想、挣扎与奋斗展现得淋漓尽致。

曾经看到有人这样评价书中的人物:像孙少安一样奋斗担当,像秀莲一样做个好妻子,像田晓霞一样真诚热情,像孙少平一样闯荡拼搏,像田润叶一样勇敢去爱,像李向前一样默默付出。书中他们都是平凡世界中的平凡个体,但他们用各自的人生经历诉说不平凡的故事。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生活充满了艰辛与挑战,然而,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人们的坚韧、拼搏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显得格外动人。孙少安凭借着自己的勤劳与智慧,在农村的土地上努力耕耘,试图改变家庭的命运;孙少平则怀揣着对外面世界的向往,勇敢地走出农村,去追寻自己的梦想。故事中的人物,都在磨难和困境中逐渐积累经验和智慧,仿佛是在提醒我们,这个世界上没有一种困境是无法克服的。

书中所描绘的亲情、友情和爱情也令人动容。亲人间的相互扶持、朋友间的真诚相助、恋人间的深情厚爱,这些情感纽带让平凡的世界充满了温暖与力量。让我们明白,即使生活充满了坎坷与挫折,真挚的情感依然能够给予我们前行的勇气和动力。

这本书也揭示了社会的复杂性和矛盾性,这个世界既有善良和美好,也有丑恶和黑暗。但正是这些矛盾和冲突,构成了这个世界的真实面貌。我们不能简单地用黑白来区分这个世界,而应该用更加宽容和理解的心态去面对它。命运或许无法完全掌控,例如不能选择出生的家庭、不能选择遭遇的困境,但我们可以选择如何去面对这些挑战,如何去改变自己的命运。

不同的人读《平凡的世界》会有不同的感悟,它就像一面镜子,映照着我们内心的世界,让我们在平凡中找到伟大的意义。

关于读书的心得体会 篇5


歌德曾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而近我有幸拜读了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认识了一位坚强、勇敢、独立的女士。

简·爱是一个伟大的女性,她有着极强的自尊心,她独立,坚强,敢于冲破社会的牢笼……她的这些品质,直到一百多年后的今天,还影响着我们。

简爱在舅妈家的生活是不幸的,舅妈的嫌弃,表姐的蔑视,表哥的侮辱和毒打……小小的简爱经受了多少折磨呀!她一度的忍让,一度的服从,但这并没有提高她在这个家中的地位,反而让舅妈更加的肆无忌惮。终于,简爱忍不住了,在经受了表哥的毒打后,她开始反抗了,这时的简爱,充分表现了她自尊自爱、不屈不挠的品质。我是多么的敬佩她啊!有时我们也是这样,逆来顺受,总是以为忍忍就过去了,但这样,只会让别人更加猖狂。所以有时我们要拿出勇气,去和一些不公平的事情勇敢斗争。

在罗切斯特的面前,简爱从不因为自己是家庭教师而自卑,而认为,她和罗切斯特是平等的。在他的面前,简爱所表现出的一种独立,理智,自信,吸引了罗切斯特,同时也吸引了我。简爱她没有因为自己身份的卑微而低声下气,反而追求自己的自由和对自己的尊重,这种自信,才是女人美的魅力。我们也应该对自己充满自信,面对人生,我们要鼓起自信之帆,乘风破浪,驶向成功彼岸。

简爱并不美,但她却刻入了千千万万个读者的心中,因为她告诉我们——人的价值=尊严+爱。告诉我——虽然我并不伟大,但我是全世界仅有的马晶钰。我不是红花,但我是一片独一无二的绿叶;我不是雄鹰,但我是一只独一无二的小鸟。我同样也为世界奉献着自己的力量!

关于读书的心得体会 篇6

我读了《一片树叶的奇迹》后对我感触很大。

书中是这样讲述的:有一个生命垂危的病人在外面看见一棵树,树叶都一片片地掉下来。病人望着落叶,身体一天不如一天。她说:当树叶落完,我也要死了。

一位老画家知道以后,想了一个办法:用彩笔画了一片树叶挂在树上。这片树叶永远没有落下来,这个病人居然活了下来。

我明白了:信念就像一个火炬,它能燃起生活的希望。我们的人生有时也面临着山重水复疑无路的问题,但只要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信念,路总会在脚下延伸,直到成功的彼岸。

暑假我读了少年儿童百科全书,里面有好多好多我不曾知道的`科学知识。

夏天用电风扇很凉快,可是你知道为什么吗?是电风扇的分是凉风吗?不是哦,其实电风扇本身不会制造凉气。那么你为什么会感到凉快呢?原来电风扇说吹出来的风,不过是与室温同样的热风,你身上有汗的话,这股风就会迅速地使汗水蒸发,离开皮肤。汗水蒸发时,带走了热量,这样你就会觉得凉快了。哈哈,你知道了吧!

另外,我从书上知道了气球为什么用针一扎就爆了,气球是橡胶做的,吹足了气的气球比没有吹气的气球表面积大十几倍。它的伸缩力很大。所以用针扎一下吹足气的气球,瞬间就会爆炸,没吹气的用针扎了就吹不大了,嘿嘿,你明白了吗?

书上还有很多很多知识,爸爸妈妈都不知道,我看了,我知道了,很满足、很得意,好开心呀!

关于读书的心得体会 篇7

教育在发展,教育改革也不断的在深化,这是新时代国家和社会对教育的新的要求,魏老师的教育观点独特,教育方法民主,教育效果好。

《魏书生报告文集》我是这一段才读,虽然还没有读完,但是书中的语言朴实,特别是修身方面的内容,使我深受感触。

一、师德——为人师表

古人云:“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古今中外,凡是有成就的教育家莫不具有高尚的师德。教师要用自己美好的师德形象影响和教育学生,使学生的思想品德得到良好的发展。“为人师表”是自古不变的真理,但现代教师为人师表就有点肤浅了,这不光要在一言一行上,作为教师,师德就是榜样,其身教必然重于言教。这是构建我们未来民族道德素质的基础,教师的道德实践更重要在教学活动中要树立民主思想,爱护学生的学习热情,虚心听取学生的不同意见,敢于自我批评,摒弃师道尊严的思想,魏书生的所作所为堪称典范。这也是他教改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科学民主的学生观

魏书生说:“民主像一座搭在师生之间的桥。民主的程度越高,这座连通心灵之桥就越坚固,越宽阔。”魏书生的民主思想的基点是“以人为本”的思想,他认为教与学是一对矛盾,教师和学生是矛盾的两个方面,要解决这个矛盾,教师需要树立师生平等的观念,彼此充分信任,相互理解,才能探讨问题,探讨改革,才能共同完成教学教改的任务,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所以无论是学习还是班级管理的事情,他从不擅自做主,总与学生商量。这样学生把自己放在了主人翁的位置上,使学生具有了参与意识。同时他还尊重学生的意见,哪怕是不正确的意见,也要引导学生在试验、实践中去领悟错误之所在,以此实现真正的教学决策民主和教学过程民主,培养学生当主人的能力。正因为有了民主作风作先导,学生参与教改的意识才空前提高,因而班里一系列的事情,学生都主动愿做,且乐此不疲。

三、积极乐观向上,要有笑对人生的能力

俗话说得好:生活像镜子,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反过来,你哭它也哭。作为一个老师,每天都要与班中几十位学生打交道,反反复复中难免会有情绪不好的时候,如果你常为一些琐碎的事情而累,那只会使自己陷入苦恼之中而无法自拔,这就真是得不偿失了。如何使自己保持一颗“不为烦恼所困”的平常心呢?用魏老师的话那就是多笑。因为,笑对人生可以让你充满生活的勇气,品尝到更多的生活快乐与生活的意义,使自己的人生过得更丰富、充实。在修身篇中,他说:“埋怨自己不好,常常是我们自己不好;埋怨别人太狭隘,常常是我们自己不豁达;埋怨天气太恶劣,常常是我们抵抗力太弱;埋怨学生难教,常常是我们自己方法太少。”多么精辟的语言,让我们为工作而快乐,为快乐而工作。

关于读书的心得体会 篇8


在我心目中,《简爱》是一部完美而伟大的著作,因为他是我懂得了什么是善恶美丑学会了怎样做人,而书中的主人公简爱就是我的榜样,他的聪明,善良,坚强,有主见,是令人敬佩的。

简爱的一生悲欢离合;他遭遇了许多挫折和坎坷,能够说是不幸的,可是他却从不一样命运低头,任何困难在他面前都会感到恐惧。

简爱从小被他的舅妈收养,受尽了他的欺负,并且他舅舅的儿子约翰里德还是一个又胖又大,蛮横无理,猪狗不如的禽兽,他经常无缘无故地打骂简爱,但他的舅妈不但不去制止,反而支持他野蛮的儿子,然而,简爱是一个顽强,决不向恶势力低头的人,她再也忍受不了了,他对约翰的恨压倒了他对他的畏惧,不顾一切地跟他对打起来,当然,结果可想而知,简爱收到了他舅妈的惩罚。

可是海伦彭斯,他的观点与简爱是截然不一样的,海伦主张凡事能忍就忍,可是他的宽容,忍让以及他那博大的胸怀,是令人敬佩的,我们无需去评价他的话,至少我们应从中悟出些什么,我很喜欢海伦的一句话“我觉得生命太短促的,不值得把它花费在怀恨和记仇上。”只我们每人都能记住它,多多去理解别人,体谅别人,关心别人,多看到一些完美的景物,乐观地对待生活,我们的生活中必须会充满阳光。

我读完以后明白了,脚下的路不会一向平坦,人的一生不会一帆风顺,仅有勇敢应对困难和挫折,才能克服它,战胜它,终到达成功的彼岸。

关于读书的心得体会 篇9


祥子以往是个正直、热爱生活的劳动者。小说一开始,关于他的外貌的描述,关于他拉车的刻画,都写得很有光彩,简直成了青春、健康和劳动的赞歌。小说又以更多的篇幅,描绘祥子完美的内心世界。当他在曹府拉车,不细心翻了车,车给碰坏了,主人也给摔伤了;他引咎辞工,情愿把工钱退给主人作为赔偿,表现出作为一个劳动者的职责心和荣誉感。在严冬夜晚的小茶馆里,他给老马小马祖孙两代买羊肉包充饥,又倾注着对于苦难的伙伴真诚的关切和深沉的同情。这些段落,用朴实无华的笔墨,描述了祥子好的品质。作家甚至用了奇特的比喻形容这个人物:“他仿佛就是在地狱里也能作个好鬼似的。”然而在这个地狱里都会是个好鬼的祥子,在人世间却没有能够始终成为一个好人。随着生活愿望的破灭,他成了截然不一样的另一个人。“他吃,他喝,他嫖,他赌,他懒,他狡猾”,他掏坏,打架,占便宜,为了几个钱出卖人命。拉车以往是他的指望,之后却憎恨拉车,厌倦拉车。连他的外貌,也变得肮脏了。小说结束时他已经沦为一个行尸走肉般的无业游民。而在祥子前后判若两人的变化中,重要的是生活态度的改变。他从来不是一个有觉悟的劳动者,更不是什么英雄,但买辆车做个独立劳动者的愿望,毕竟在必须程度上表达了对于命运的反抗,和改变低贱处境的努力,他不向命运低头,他要强,他追求自我的梦想。终却完全安于命运的安排,“将就着活下去是一切,什么也无须乎想了”。他向生活屈服了,忍受着一切侮辱与损害,而没有任何怨尤。

祥子被剥夺掉的,不仅仅是车子,积蓄,还有作为劳动者的美德,还有奋发向上的生活意志和人生目的。在那里,完美的东西的毁坏不是表现为一个品格高尚的英雄在肉体上的死亡,而是人物的高尚品格的丧失殆尽,即精神上的毁灭。这个可怜的孩子我真的应当为他祈福。

在那里,阶级对阶级的压迫,不是表现为政治上的迫害或者经济上的剥削,而是表现为深入人物身心的摧残和折磨。祥子不仅仅不能获得自我所追求的,甚至无法拒绝自我所厌恶的。这些都充分地刻画出生活的复杂资料和祥子的卑微处境,是全书能表现出老舍特。

关于读书的心得体会 篇10

提到诗人,自然就会想到唐朝。在那个繁华的盛世里,有着许多我们耳熟能详的名字。在那里,李白高歌“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杜甫悲吟“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白居易写下“枫叶荻花秋瑟瑟”,柳宗元闲游到小石潭。清风朗月,金樽推盏,诗人在我们的印象中多半是这个形象。

然而在作者北溟鱼的笔下,我们看到了长安城里诗人们的另一种模样。他们是时代洪流中的小人物,怀着梦想和才华,奔向长安,却终究在命运的玩笑里做了长安这座古城眼中的匆匆过客。他们有诗情,也有温情,在人间烟火的气息里,辗转于曲折的命运。

《长安客》,一部充满悲剧色彩的短篇小说集,作者以长安城为背景,从历史事件、个人传记、诗词解读等多方面来讲述九位诗人的蹉跎一生,串联起大唐盛极而衰,走向灭亡的历史脉络。作者用一种客观的角度描述诗人们的一生,烟火的气息充盈着诗人们曲折的命运,让我们感受到诗人们鲜活的形象。透过文字,我们试图看见他们眼前的世界时,感受他们的希冀,挣扎与悲喜。

长安,盛世的帝国绝对心脏,拥尽繁华与喧嚣,阅尽风光与黯淡。这里象征着国家的荣耀,是繁华富贵的聚集地,是政治的中心,是无数年轻人渴望一展抱负的舞台。在这座城市面前,那些在历史书上,既熟悉又陌生的名字,如“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佛”王维、“诗豪”刘禹锡、“诗魔”白居易、“诗魂”李商隐,所有绽放过极致才华的人们,不过都是远来之客。

命运,叛逆,从不轻易满足人的心意。在大明宫紫薇花盛开的季节,李白却带着他建功立业的抱负,闲居在翰林院中“观书散遗帙”命运和他开了个玩笑,让他历尽周折得到皇帝青睐后,仍然不能进入政治的中心。杜甫花费了十年时间客居长安,想要留在这里,却依然被命运驱逐出这座城市。刘禹锡和柳宗元跻身政治的中心拥有风光无限的权力之后,也逃不过辗转流离的命运,开启了“诗人的旅途”。

读完诗人们一生,回头再看,那些年我们读过的诗,会有一番更深的体悟。了解了柳宗元被贬永州的前因后果,再读他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体会到的不再是简简单单独自的垂钓,而是万千无奈、失望孤独的倾述。仕途的无望,家族的厌弃,挚友的分别,无数沉重的负担,流露出来,落在诗人的笔下。

读过杜甫辗转成都的困窘经历,再看“雨脚如麻未断绝”,那乱的是雨,也是诗人的心。读过诗人的波折,再重温那些读过诗句,诗人们的灵魂一瞬间便跨越了千年时光,走到了你我面前。

长安城里,他们是远来之客,盛唐繁华里,他们是时代洪流的小人物。当他们所属朝代灭亡千年后,时间忘却了很多曾经的繁华,留下了他们的诗文。在吟诵阅读中,我们重新触碰到那个时代的心跳与脉搏,与这些不向命运妥协的诗人们共欢喜同悲伤。这些悲欢组成了时代的本真,较为珍贵,较为感动,值得铭记。也恰似“闻道长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胜悲。王侯第宅皆新主,文武衣冠异昔时。直北关山金鼓振,征西车马羽书迟。鱼龙寂寞秋江冷,故国平居有所思。”掩卷,心于诗人们共沉浮。

关于读书的心得体会 篇11

读一本好书,能使人的心灵渐渐丰满成熟起来,相互感应,潜移默化,慢慢地抚去了浮躁,淡化了名利,令人终身受益。

也许是因为我曾经是一个不喜欢阅读的人,到我真正喜欢读书的时候,便有了这样的感觉。现在的我,心如明镜,能随时窥见自己的懦弱,胆怯和虚荣,能让我瞥见丑陋的自己,于是,我勇敢地面对,去改变,去实现自我的完善和蜕变,这就是读书的魔力。

读书,便要读好书,让它们带我领悟人世的真谛,不论遇到什么样的事情,都安之若素,泰然处之。也许我还未能完全领会这其间的涵义,但我愿意一生与书为友,让它指引着我从懵懂走向成熟,充实我的心灵世界。

读历史大作就像穿梭在时光隧道,像是回眸一卷壮阔浩大的画面。在无数闪烁着勤劳,勇敢,智慧的星座行走,常常会感觉自己好渺小。正是因为知道了自己的弱小,才不会让狂妄不羁的坏脾性害了自己。

在读游记时,我的心已经从这个狭小的村落走出去,去了神秘的非洲,畅游了童话般的欧洲,再去狂野的美洲……走出地球,也去“小王子”的那个特别的小星球,在那里,没有烦忧,只有快乐与思考。读书作导游,跟它到广阔无限的世界,去开阔视野,增长见识,陶冶情操。

当我们在读一本书的时候,有时候可能会为一个细节而争辩,有时候可能会为某个人物的命运而叹息,有时候也许会为一个跌宕的情节而心潮澎湃,有时候我们也会为那些不公的待遇而愤愤不平……当然,更多的时候,读书会让我们凝神静心,没有那么多狂躁和不安吧。

一旦你有了这样的感觉,你便成为了一个好读者。千载风云,尽收眼底,实乃人生中的享受。读书,犹如将数不尽的金银财富收入囊中,这一不小心,便成了精神的丰盈者。

对于年幼的我而言,读书这话题谈起来始终是没有太足的底气,毕竟我读的书太少了,我需要读的书太多了,但是,我还是愿意谈谈,尽管肤浅,尽管片面,但是那就是我的体悟,于我,于这个世界,它都是独一无二的。

关于读书的心得体会 篇12

寒假里我研读了《幼儿园户外创造性游戏》一书,书中的鲜明案例,生动文字触动着我的心灵。

亲自然类书籍对早期儿童了解自然的形成自己对自然界的态度有较强的指导作用因此,在教室增加适当的"亲自然类书籍"和故事,并在教室内与儿童分享是很有必要的,鼓励儿童关爱自然。

在“成人的角色”这一章中,成人在儿童的创造性游戏中的作用更多的是分享,而不是教授。我们要明白自己在与儿童之间的定位与角色,并不是至上而下地教授知识,而是平等地分享,与儿童一样,常常保持好奇心,一起发现与学习,促进他们在自然环境中进行创造性游戏与学习,并为儿童提供指导与建议。

“蜂鸟模式’这个词形容太棒了:“作为观察者或见证者盘旋在周围,而不是更传统的说教式指导者”。在儿童的自然游戏中,我们要允许孩子自由、自主、创造力和意识的自然发展,成人要适当地做旁观者、适当地介入。

一个开放性问题允许很多不同的答案,没有正确或错误的答案。我们要问孩子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引导孩子说出他们的想法,当儿童分享他们的发现和经验时,他们就会加深对此的理解,这有助于培养儿童深入讨论和观察探究的能力。

儿童与成人能拥有悠闲的时间与安然的心境,这是一件极好的事情。想一想,能经常置身于大自然中,能随时躺在草地上晒太阳,看天空,听着虫鸣与鸟叫,在自然环境中让自己的心平静下来,感知自然之美。

阅读了这本书,我对自然教育有了新的理解,也了解了许多环境科学、自然科学的这些以前不清晰的概念,闪读让我增长了许多新知识,对未来的实践教学也势必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关于读书的心得体会 篇13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要培养一种可以称作没有旁人在场的个人诚实,就需要对自己的行动实行感性与理性的统一的监督”。我所理解的“没有旁人在场的个人诚实”应该是道德上的自我约束,行为上的自我规范。这要求人具有强大的理性来支配自己的感性,但事实上能做到这一点相当不容易,甚至可以说是一种自我挑战。苏霍姆林斯基这是在强调自我监督的重要性,让孩子学会面对良心,倾听自己良心的声音,进行自我检验与反思。那作为老师我们该如何帮助学生学会自我监督呢?

首先我们要帮助孩子认识到学习是他们自己的事情,让他们能够学会“先做自己该做的事,再做自己想做的事”。当然这个认知养成的过程一定是曲折反复的,我们也要调整心态,发现问题后及时去修正。然后可以通过教他们制定计划、合理安排时间让他们学着去进行自我管理。这时要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并通过完善评价、奖惩制度等方式让他们感受到自主的成就感以及失信的后果。

在所有的监督中,唯有自我监督更加具约束力。如果孩子们从小能够学会面对自己的良心,他们长大后也会成为一个懂得自我反思的人。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也不会因为缺乏自制力而陷入一些两难的境地。

其实,《给教师的建议》这部书我至少八年前就认真读过,并在书中做了很多详细的批注。但这次读到这本《跟着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后,才惊觉原来读书笔记竟可以集结成书,而自己当年的阅读还是太浅薄了。匆匆写下书中给我感触深的两个片段,激励自己在今后的日子里深阅读勤写作,追光而行,步履不停。

本文来源:http://www.7fyl.com/xindetihui/48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