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号鸟教案 篇1
山脚下有一堵石崖,崖上有一道缝,寒号鸟就把这道缝当作自己的窝。石崖前面有一条河,河边有一棵大杨树,杨树上住着喜鹊。塞号鸟和喜鹊面对面住着,成了邻居。
几阵秋风,树叶落尽,冬天快要到了。
有一天,天气晴朗。喜鹊一早飞出去,东寻西找,衔回来一些枯草,就忙着做窝,准备过冬。寒号鸟却只知道出去玩,累了就回来睡觉。喜鹊说:“塞号鸟,别睡了,天气暖和,赶快做窝。”
塞号鸟不听劝告,躺在崖缝里对喜鹊说:“傻喜鹊,不要吵,太阳高照,正好睡觉。”
冬天说到就到,寒风呼呼地刮着。喜鹊住在温暖的窝里。塞号鸟在崖缝里冻得直打哆嗦,不停地叫着:“哆啰啰,哆啰啰,寒风冻死我,明天就做窝。”
第二天清早,风停了,太阳暖暖的,好像又是春天了。喜鹊来到崖缝前劝寒号鸟:“趁天晴,快做窝。现在懒惰,将来难过。”
寒号鸟还是不听劝告,伸伸懒腰,答道:“傻喜鹊,别啰唆。天气暖和,得过且过。”
寒冬腊月,大雪纷飞。北风像狮子一样狂吼,崖缝里冷得像冰窖。寒号鸟重复着哀号:“哆啰啰,哆啰啰,寒风冻死我,明天就做窝。”
天亮了,太阳出来了,喜鹊在枝头呼唤寒号鸟。可是,寒号鸟已经在夜里冻死了。
寒号鸟教案 篇2
山脚下有一堵石崖,崖上有一道缝,寒号鸟就把这道缝当作自己的窝。石崖前面有一条河,河边有一棵大杨树,杨树上住着喜鹊。塞号鸟和喜鹊面对面住着,成了邻居。
几阵秋风,树叶落尽,冬天快要到了。
有一天,天气晴朗。喜鹊一早飞出去,东寻西找,衔回来一些枯草,就忙着做窝,准备过冬。寒号鸟却整天出去玩,累了就回来睡觉。喜鹊说:“塞号鸟,别睡了,大好晴天,赶快做窝。”
塞号鸟不听劝告,躺在崖缝里对喜鹊说:“傻喜鹊,不要吵,天气暖和,正好睡觉。”
冬天说到就到,寒风呼呼地刮着。喜鹊住在温暖的窝里。塞号鸟在崖缝里冻得直打哆嗦,不停地叫着:“哆啰啰,哆啰啰,寒风冻死我,明天就做窝。”
第二天清早,风停了,太阳暖暖的,好像又是春天了。喜鹊来到崖缝前劝寒号鸟:“趁天晴,快做窝,现在懒惰,将来难过。”
寒号鸟还是不听劝告,伸伸懒腰,答道:“傻喜鹊,别啰嗦,天气暖和,得过且过。”
寒冬腊月,大雪纷飞。北风像狮子一样狂吼,崖缝里冷得像冰窖。寒号鸟重复着哀号:“哆啰啰,哆啰啰,寒风冻死我,明天就做窝。”
天亮了,太阳出来了,喜鹊在枝头呼唤寒号鸟。可是,寒号鸟已经在夜里冻死了。
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根据民间传说改编。
寒号鸟教案 篇3
山脚下有一堵石崖,崖上有一道缝,寒号鸟就把这道缝当作自己的窝。石崖前面有一条河,河边有一棵大杨树,杨树上住着喜鹊。塞号鸟和喜鹊面对面住着,成了邻居。
几阵秋风,树叶落尽,冬天快要到了。
有一天,天气晴朗。喜鹊一早飞出去,东寻西找,衔回来一些枯草,就忙着做窝,准备过冬。寒号鸟却只知道出去玩,累了就回来睡觉。喜鹊说:“塞号鸟,别睡了,天气暖和,赶快做窝。”
塞号鸟不听劝告,躺在崖缝里对喜鹊说:“傻喜鹊,不要吵,太阳高照,正好睡觉。”
冬天说到就到,寒风呼呼地刮着。喜鹊住在温暖的窝里。塞号鸟在崖缝里冻得直打哆嗦,不停地叫着:“哆啰啰,哆啰啰,寒风冻死我,明天就做窝。”
第二天清早,风停了,太阳暖暖的,好像又是春天了。喜鹊来到崖缝前劝寒号鸟:“趁天晴,快做窝。现在懒惰,将来难过。”
寒号鸟还是不听劝告,伸伸懒腰,答道:“傻喜鹊,别啰唆。天气暖和,得过且过。”
寒冬腊月,大雪纷飞。北风像狮子一样狂吼,崖缝里冷得像冰窖。寒号鸟重复着哀号:“哆啰啰,哆啰啰,寒风冻死我,明天就做窝。”
天亮了,太阳出来了,喜鹊在枝头呼唤寒号鸟。可是,寒号鸟已经在夜里冻死了。
寒号鸟教案 篇4
近义词:
劝告——劝说
暖和——温暖
懒惰——懒散
重复——反复
哀号——哀鸣
反义词:
前面——后面
晴朗——阴沉
暖和——寒冷
懒惰——勤劳
哀号——欢呼
寒号鸟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借助汉语拼音,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2.图文结合和结合生活实际,了解词句意思,了解课文内容,能根据有关语句说说喜鹊能住在温暖的窝里,寒号鸟却冻死的原因;能根据有关语句说说对寒号鸟的感想体会(或劝说寒号鸟)感悟故事的寓意。
3.能正确认读“堵”等15个生字新词;正确认读多音字“号”“当”在本课的读音,能据音组词或据词定音。
4.能正确读写“面”等8个字,注意部件和笔画在田字格的位置,努力按照书写要求、正确的执笔姿势和写字姿势做;能正确读写“山脚”等13个词语(其中,如词语中有没有要求会写字的,该词不作要求。)。
5.认识后补短语,能照例子说一说后补短语。
教学重点:
1.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2.能正确认读“堵”15个生字新词,正确读写“面”等8个字。
教学难点:
图文结合和结合生活实际,了解词句意思,了解课文内容,能根据有关语句说说喜鹊能住在温暖的窝里,寒号鸟却冻死的原因;能根据有关语句说说对寒号鸟的感想体会(或劝说寒号鸟)感悟故事的寓意。
教学准备:“堵”等15个会认读的字的字卡和词卡(字卡不注音,词卡会认读的字注音),多音字“号”“当”的字卡(注本课读音),“面”等8个会写字的田字格字卡;课文图画PPT。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释题,明确主要教学目标。
(一)激趣导入。
#教案#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寒号鸟》课文原文及教案#:同学们,通过学习《坐井观天》这个寓言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呢?(生答)。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也是一篇寓言故事,通过这篇寓言故事的学习,我们同样要明白一个道理。那么,这篇课文的寓言故事叫什么名字呢?请看老师板书课题。
1.老师板书题目:13寒号鸟(“号”字注本课音)
2.出示任务:自己借助拼音读准题目。
3.反馈指导:指名读题目;订正后全班齐读课题。
4.出示寒号鸟的图片,简介寒号鸟。(资料见《教师用书》)
(二)释题,明确主要教学目标。
1.释题。
2.提问:同学们,读了课题,从课题你们知道课文写的是关于谁的寓言故事?(预设:寒号鸟)那么,课文讲了一个关于寒号鸟的什么寓言故事呢?通过这个故事又让我们明白一个什么道理呢?我们学习了这课的生字新词,把课文读准确通顺了,借助插图和生活实际了解了课文内容,就能知道了。
二、学习朗读课文,学习会认的字和多音字。
(一)尝试朗读课文,学习会认的字和多音字。
1.出示任务:
(1)请同学们轻声朗读课文,遇到不会读的字,拼读一下字上的音节,看看自己能不能将课文朗读下来。
(2)读完课文后,在课文里把会认读的字圈画出来,找出这些字宝宝的好朋友,用横线画出来,然后借助拼音把这些字宝宝读准。
(3)给自然段标上序号。
2.反馈指导:
(1)订正自然段标序号和会认的字、词语的圈画。
(2)出示会认字的词卡(注音),指名读(学习速度中等的2—3个学生)。(读法举例:堵、堵、堵,一堵的堵。)
(3)自由读、全班齐读。
(4)指名读(学习较慢的学生)。
3.学习多音字“号”“当”。(注:多音字的内容板书在副板书位置。)
(1)#教案#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寒号鸟》课文原文及教案#:除了要读准这些会认的字外,这一课还有两个多音字要读准。(出示“号”“当”在本课的词语,注本课的读音音节)
出示任务:自由拼读,读准它们在本课中的读音。
个体拼读。
(2)反馈指导。
指名读字读词,(读法举例:号、号、号,寒号鸟的号。)
自由练读,齐读;再指名反馈指导。
(3)“号(háo)”字在课文中还有一个词是这个读音的,你们知道是哪个词呢?(预设:哀号),“当(dànɡ)”字你们还知道可以组什么词呢?
(4)反馈指导。
预设:得当妥当适当
(5)出示任务:“号”和“当”字,我们学过还有什么读音?这个读音可以组什么词语?
同桌交流。
(6)反馈指导。
预设:
号:hào组词:鼓号 号角 号召
当:dānɡ组词:充当 相当 应当
(7)齐读读音和词语。
(二)会认读的字音难字学习,读准课文学习。
1.#教案#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寒号鸟》课文原文及教案#:会认读的字宝宝我们都读准了,多音字也读准了,请同学们再次轻声读读会认读的字和多音字,看看哪个字容易读错,提出来让大家注意。
出示任务:轻声读读会认读的字和多音字,看看哪个字容易读错,提出来让大家注意。
2.反馈指导:(注意归类指导,即一生指出一个后,就让学生找出相同类型的字,一齐正音。)
预设:三拼音的:将、狂;翘舌音的:趁;边音的:朗、腊;后鼻韵母的:缝、当、朗、将、狂。
正音后,单字开火车检查、巩固(直呼)。
3.读准课文练习。
(1)出示任务:自由朗读课文,在读准音的基础上,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回读。
(2)学生自由练习。
(3)反馈指导。
①采用一人朗读一个自然段然后马上评议的方法进行反馈指导。
②以会认的字音准和不添字、不漏字、不回读为标准,师生共同评议。
③评价完一个自然段,齐朗读一个自然段。
4.小结:朗读课文我们首先就要做到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不回读,这才叫做把课文读准了。
(三)读通顺课文学习和继续学习会认读的字。
1.#教案#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寒号鸟》课文原文及教案#:刚才我们读准了会认的字和多音字的读音,接下来我们学习把课文读通顺,继续学习会认读的字。
出示任务:朗读课文,在读准课文的基础上,注意句子中间的停顿,注意标点符号的停顿,把课文读通顺。
个体练习。
2.反馈指导。
(1)示会认的字在课文里的词语,会认的字注音,直呼读字读词,方式如:“堵、堵、堵,一堵的堵”。齐读,自由读。
(2)“堵、朗、枯、劝、趁、将、腊、狂、复、哀”口头组词。
①(贴出这些会认的字的字卡后)出示任务:请同学们想一想,这些字在生活中,它们会和哪个字宝宝组成词语的呢?
同桌交流。
②反馈指导。
逐一反馈,学生组词正确的,就以字卡为中心板书成词语;如学生用同音字组词的,则把这个词语板书在副板书位置,以示区别和纠正。
③(把口头组的词语带读一、两遍后)小结:同学们真用心,能在生活中知道那么多的词语,其实生活就是一个大课堂,我们可以通过生活认识很多字,知道很多词语的。接下来,就要检查大家的朗读了,读的时候注意标点符号的停顿和句子中间的停顿,不要把字宝宝的好朋友拆开了。
(3)反馈指导读通顺。
通过分自然段个别指名读检查,注意指导读好下面句子的停顿;指导一句后,或自由练习或齐读该句:
山脚下有一堵石崖,崖上有一道缝,寒号鸟就把这道缝当作自己的窝。
石崖前面有一条河,河边有一棵大杨树,杨树上住着喜鹊。
喜鹊一早飞出去,东寻西找,衔回来一些枯枝,就忙着垒巢,准备过冬。
寒号鸟不听劝告,躺在崖缝里对喜鹊说:“你不要吵,太阳这么好,正好睡觉。”
寒号鸟在崖缝里冻得直打哆嗦,悲哀地叫着:“哆罗罗,哆罗罗,寒风冻死我,明天就垒窝。”
寒号鸟还是不听劝告,伸伸懒腰,答道:“傻喜鹊,别啰嗦,天气暖和,得过且过。”
寒号鸟却发出后的哀号:“哆罗罗,哆罗罗,寒风冷死我,明天就垒窝。”
3.自由朗读全文。
4.总结(该环节的学习状况及相关知识点:1.逗号、句号的停顿;2.以短语为单位读好句子中间的停顿。)。
(四)会认的字认读的初步评价。
1.同桌打乱字卡顺序相互检查纠正。
2.游戏认字(注:所出示的字脱音节)。
三、图文结合,品读语句,了解课文内容,感悟课文主题。
#教案#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寒号鸟》课文原文及教案#:我们学习了会认读的字和多音字,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了,下面我们结合课文的图画,了解课文内容,看看寒号鸟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一)图文结合,结合生活,了解课文内容,学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1.图文结合,了解第2、3、4自然段意思,学习分角色朗读。
(1)(PPT示课文图画1)出示任务:仔细观察图画,想一想,图中的喜鹊和寒号鸟正在干什么?
个体观察思考,同桌交流。
(2)反馈指导。(采用读中理解汇报、理解汇报中读的策略进行;在过程中进行分角色朗读训练,读好人物角色说话和对话,并形成答案。)
预设:(学生答案,只要求意思相同,不要求文字雷同。后面的要求相同,不再说明。)
喜鹊衔枯草做窝准备过冬。(追问:喜鹊为什么要做窝呢?预设:因为冬天快要到了。)
寒号鸟躺在石缝里跟喜鹊说话。
(3)出示任务:自由读读课文,想一想,课文的哪些自然段写了这幅图的意思的?你是根据哪些话判断的,用波浪线分别画出来。
个体朗读思考,同桌交流。
(4)反馈指导。
预设:
课文的第2、3、4自然段写了这幅图的意思。
句子1:几阵秋风,树叶落尽,冬天快要到了。
句子2:喜鹊一早飞出去,东寻西找,衔回来一些枯草,就忙着做窝,准备过冬。
句子3:寒号鸟不听劝告,躺在崖缝里对喜鹊说:“傻喜鹊,不要吵,太阳高照,正好睡觉。”
(5)小结:同学们真会看图读书。课文的第2、3、4自然段写了这幅插图的意思——冬天快到了,喜鹊做窝准备过冬,还劝寒号鸟赶快做窝,寒号鸟不听劝告。(板书:冬天快到劝告不听)
(6)个体朗读、同桌分角色朗读练习;班级汇报交流,指导朗读,强调根据情境、角色,读好劝说和应答的语气。
(7)小结:课文的这个部分,讲了寒号鸟不听喜鹊劝告,认为现在是睡觉的好时候,不去做窝。
2.图文结合,了解第9自然段意思。
(1)#教案#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寒号鸟》课文原文及教案#:喜鹊劝寒号鸟趁天气暖和要做窝过冬,寒号鸟不听劝告,后的结果怎样呢?我们继续看图学文。
(PPT示课文图画2)出示任务:仔细观察图画,想一想,图中的喜鹊正在干什么?
个体观察思考,同桌交流。
(2)反馈指导。(采用读中理解汇报、理解汇报中读的策略进行;在过程中朗读训练,并形成答案。)
预设:
喜鹊站在枝头上呼唤寒号鸟。
(3)出示任务:自由读读课文,想一想,课文的哪个自然段写了这幅图的意思的?你是根据哪些话判断的,用波浪线画出来。
个体操作。
(4)反馈指导。
预设:
句子1:天亮了,太阳出来了,喜鹊在枝头呼唤寒号鸟。
句子2:可是,寒号鸟已经在夜里冻死了。
(5)小结:后,寒冬腊月,非常寒冷,尽管喜鹊不断呼唤寒号鸟,可是,寒号鸟已经冻死了。(板书:呼唤冻死)
(6)个体朗读,班级汇报交流,指导朗读。
(二)读文想象图画,结合生活,继续了解课文内容,学习分角色朗读。
1.#教案#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寒号鸟》课文原文及教案#:我们通过结合插图了解了一部分课文的内容,剩下的课文讲了什么呢?我们继续学习。
出示任务:朗读第1自然段,想象一下,根据第1自然段的意思,你会画一幅怎么样的图画?你是根据哪些语句想象出图画的?给这些语句做上记号。
个体朗读思考,同桌交流。
2.反馈指导。(采用读中理解汇报、理解汇报中读的策略进行;在过程中朗读训练,并形成答案。)
预设:
图画:寒号鸟住在石崖缝里,喜鹊住在杨树上,他们面对面成了邻居。
根据的语句:1.寒号鸟就把这道缝当作自己的窝。2.杨树上住着喜鹊。3.寒号鸟和喜鹊面对面住着,成了邻居。
3.朗读第1自然段。
4.小结:第1自然段写了寒号鸟和喜鹊面对面住着,成了邻居。(板书:面对面邻居)那么其他的自然段有可以画几幅画呢?可以画怎样的画呢?我们继续学习。
5.出示任务:自由读读课文第5、6、7、8自然段,想一想,根据这四个自然段的意思,你会画几幅画?
个体朗读思考.
6.反馈指导。
预设:会画三幅画。第5自然段画一幅;第6、7自然段画一幅;第8自然段画一幅。
7.出示任务:朗读第5、6、7、8自然段,想象一下,你会画三幅怎么样的图画?你是根据哪些语句想象出图画的?给这些语句做上记号。
8.反馈指导。(采用读中理解汇报、理解汇报中读的策略进行;在过程中进行分角色朗读训练,读好人物角色说话和对话,并形成答案。)
预设:
第5自然段图画:冬天来了,喜鹊睡在温暖的窝里,寒号鸟冻得直打哆嗦。
根据的语句:1.冬天说到就到,寒风呼呼地刮着。2.喜鹊住在温暖的窝里。3.寒号鸟在崖缝里冻得直打哆嗦。(板书:温暖的窝直打哆嗦。)
第6、7自然段图画:清早,喜鹊又劝寒号鸟做窝,喊号你还是不听劝告。
根据的语句:1.第二天清早。2.喜鹊来到崖缝前劝寒号鸟。3.寒号鸟还是不听劝告。(板书:再劝还是不听。)
第8自然段图画:寒冬腊月,寒号鸟在哀号。
根据的语句:1.寒冬腊月,大雪纷飞。2.寒号鸟重复着哀号。
(板书:哀号。)
9.个体朗读、同桌分角色朗读练习;班级汇报交流,指导朗读,强调根据情境,读好人物角色说话,读好劝说和应答的语气。
(三)小结:
我们通过图文结合、读文想象图画和结合生活实际,以及分角色朗读课文,了解了课文内容,知道了课文讲了这么一个故事:(复述故事主要内容)。综合运用朗读课文、图文结合、读文想象图画和结合生活实际,是了解课文的好方法。
(四)感悟课文主题。
1.#教案#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寒号鸟》课文原文及教案#:那么,为什么喜鹊能住在温暖的窝里,寒号鸟却冻死了呢?我们继续学习。
出示任务:朗读课文,想一想,为什么喜鹊能住在温暖的窝里?找出有关语句,画上横线,然后说一说。
个体操作。
2.反馈指导。
句子:1.几阵秋风,树叶落尽,冬天快要到了。2.喜鹊一早飞出去,东寻西找,衔回来一些枯草,就忙着做窝,准备过冬。
答案:因为,冬天快到的时候,喜鹊早早就飞出去,衔回枯草,忙着做窝准备过冬,所以,喜鹊能住在温暖的窝里。
3.出示任务:朗读课文,想一想,为什么寒号鸟会冻死了呢?找出有关语句,用()括上,然后说一说。
个体操作,同桌交流。
4.反馈指导。(分角色朗读和说话交替进行,指导学生能讲完整答案。)
句子:喜鹊两次劝说、寒号鸟两次应答的有关语句部分。
答案:因为,寒号鸟不听喜鹊劝告,尽管知道了要做窝过冬,但认为天气暖和,得过且过,非常懒惰,不愿做窝,所以寒号鸟后冻死了。
5.出示任务:读了这个故事,你想对寒号鸟说些什么呢?你是根据课文中的哪些句子想到说这个内容的?给句子做上记号,然后用“我根据句子:……,想对寒号鸟说……”说一说。
6.反馈指导。
只要能有根有据,依据相关句子对应谈到对寒号鸟看法的,都应该予以肯定。
(五)总结:
同学们真会读书!通过读寒号鸟的故事,我们知道了这么一个道理:要认真对待生活,不能得过且过,更不能懒惰,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四、了解后补短语,仿照例子说一说。
(一)翻开课本P63,读题明要求。
(二)(PPT出示题目)出示任务:读一读这些短语,想一想,根据短语,你能知道这“冻”“冷”和“热”到了什么程度了吗?
个体读和思考。
(三)反馈指导。
预设:知道的。“冻”到让人忍不住哆嗦;“热”到让人不停地流汗水;“冷”到跟冰窖的温度一样;“热”到跟蒸笼的温度一样。
(四)小结:这些短语通过“得”,后面的部分能把前面的词语的意思讲得十分具体形象,让人一听就知道“冻”“冷”和“热”的程度究竟是怎样的。
(五)#教案#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寒号鸟》课文原文及教案#:你能照着这些短语的样子,用“得”也说说短语吗?
出示任务:照样子先补充,然后再说一说。
PPT出示题目:高兴得 快得
得 得
个体思考练习,同桌交流。
(六)反馈指导。
必须说的是后补短语,如出现学生说的是偏正短语、动宾短语,则引导比较。
(七)小结:以前,我们学习了短语“的”“地”今天我们又学了新的短语“得”,它们都能把话说的具体一些、形象一些,我们可以在说话和写话中运用哦。
五、会认读的字认字的评价与课后词语读记。
(一)同桌打乱字卡顺序相互检查纠正。
(二)游戏认字(注:所出示的字脱音节,关注学习慢的学生)
六、写字指导。
(一)字形教学。
1.PPT示会写的字,读一遍。
2.同桌互相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然后班级交流。
3.根据结构给这些会写的字分类。独体字:面;左右结构:阵、朗、枯、却、将、纷;上下结构:夜。
(二)指导书写。
1.指导书写“面”的书写。
(1)指名说说笔画笔顺,订正后全体一起书空说笔画笔顺。
(2)观察并说说“面”各笔画起止位置。
(3)范写“面”,分别提示各笔画位置、起止。
(4)学生在教科书上描一个写一个,反馈纠正后改错,写另一个
2.指导“阵”“枯”“将”“纷”的书写。
(1)观察并说说“阵”“枯”“将”“纷”各部件的占位和书写要注意的笔画。
(2)(小结:都是左窄右宽。)分别提示:“阵”字右比左上下都突出一点,右部的第二笔撇折在田字格中心左侧折,与双耳旁的恒撇弯钩的钩齐平;“车”的长横穿插在双耳旁竖旁边起笔。“枯”字左右等高;右部“古”字第一笔横从田字格中心起笔,第三笔竖靠近木字旁的点起笔。“将”字右比左上下都突出一点,右部“寸”字第一笔横舒展,托起上面的“夕”,竖钩靠近“夕”的点起笔。“纷”字左右上方齐平,右下方稍突出一点;右上“八”的撇,要穿插到绞丝旁的第2、3笔中间收笔。范写“阵”“将”“纷”。
(3)学生在教科书上描一个写一个,反馈纠正后改错,写另一个。
3.指导“朗”“却”的书写。
(1)观察并说说“朗”“却”各部件的占位和书写要注意的笔画。
(2)(相同都是左高右低。)分别提示:“朗”左右相等;右边的“月”长撇穿插靠近左部右下方收笔。“却”字左宽右窄;右部“去”的第2横和点都过竖中线。范写“朗”字。
(3)学生在教科书上描一个写一个,反馈纠正后改错,写另一个。
4.指导“夜”的书写。
(1)观察并说说“夜”各部件的占位和书写要注意的笔画。
(2)范写“夜”字。提示:“夜”上窄下宽;下部撇、捺要舒展;下部右边部分短撇、横撇的收笔和捺的起笔要考级单人旁。
(3)学生在教科书上描一个写一个,反馈纠正后改错,写另一个。
七、总结。
八、写字练习和抄写词语表词语。
作业设计:
1.朗读课文;有条件的和家人分角色朗读课文。
2.给家人或同伴讲讲寒号鸟的故事
寒号鸟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会认1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号、当”。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
学生生字词;初读课文,理解课文,复述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理解“现在懒惰,将来难过”这一道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具准备学生:生字卡片
教师: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1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号、当”。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二次修改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2.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词。
1.引导学生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2.小组交流生字词学习方法。
3.课件出示生字,指导学生自主识字。
(1)引导学生用合适的方法自主识字。
(2)引导学生用组词的方法巩固识字。
4.指导学生读通课文,并掌握课文中的多音字。
三、自读课文,感知内容。
1.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2.标出课文自然段,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并思考问题:
(1)这篇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
(2)喜鹊和寒号鸟为了过冬都分别做了什么准备?
(3)故事的结局是怎样的?
3.指导学生归纳每段内容,按时间顺序理清故事发展过程:
(1)冬天来之前。
(2)冬天来临后。
四、巩固生字,布置作业。
1.总结本课学习内容,巩固本课应该掌握书写的生字词。
2.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生字。
2.请学生复述课文内容。
3.导入新课。
二、精读课文,品读感悟。
1.学习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
思考:为什么喜鹊能住在温暖的窝里,寒号鸟却冻死了?
2.学习第二部分。(第5~8自然段)
思考:(1)寒号鸟总共说了几次“哆啰啰,哆啰啰,寒风冻死我,明天就做窝”?揣摩寒号鸟此时的心理活动。
(2)想想寒号鸟是真想做窝吗?它口中的“明天”会来到吗?
3.学习第三部分。(第9自然段)
思考:
(1)寒号鸟为什么会被冻死在冬夜里?如果再给它机会,它还会落得这个下场吗?
(2)喜鹊和寒号鸟的做事态度有什么不同?
三、总结课文,感悟拓展。
1.总结全文。
2.想一想:课文说明了什么的道理?谈谈自己的感悟。
3.“现在懒惰,将来难过”,交流生活中类似的例子。
寒号鸟教案 篇7
《寒号鸟》一文是一篇运用对比手法写的民间故事。叙述了喜鹊和寒号鸟对待做窝的不同态度和不同结果,说明了好逸恶劳,好吃懒做,得过且过是没有好结果的;幸福的生活要靠劳动来创造。
本课教学时我是以描述带入情境的,因为面对着是二年级的学生,我就以一个生动的引入课文,会引起他们的兴趣,在引入了这篇课文的时候,我利用了课题,很好地让学生注意了“号”这个多音词。接着我是要学生去自学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我当时要求学生进行两次阅读课文,第是解决生字词,在这里我顺便联想了新旧词语,让小学生注意字的写法。还有实现了我的目的,整体感知,同学基本了解了文章大意,都谈了自己的感受,他们都说出了不同的感受的,得出了不同的道理,不过我感觉到自己在这里没有很好地去评价不同的学生,有点赶。
第二次阅读我是要学生找出描写季节转变的句子,目的是让他们弄清时间的顺序是这篇课文的写作顺序,然后很自然地让学生分段,理清文章的脉络。并且注意到了这篇文章的对比特点。不过,这里后来我觉得可以合并为阅读好了,这样第阅读,就达到了整体感知,清扫字词,理清脉络。显得简洁点。
-
需要更多的寒号鸟教案网内容,请访问至:寒号鸟教案